图片的原理
图片的本质是 像素(Pixel) 的集合,每个像素包含颜色信息。图片的存储和显示依赖于以下技术:
(1)像素和颜色
- 图片由无数个像素组成,每个像素的颜色通常用 RGB(红、绿、蓝) 或 CMYK(青、品红、黄、黑) 模型表示。
- 例如,RGB 模型中,每个颜色通道用 8 位表示,因此一个像素可以表示 224224 种颜色(约 1677 万种)。
(2)图片格式
图片格式决定了图片的压缩方式、质量和支持的功能。常见的图片格式包括:
- JPEG:有损压缩,适合存储照片,支持 EXIF 元数据。
- PNG:无损压缩,支持透明背景,但不支持 EXIF。
- GIF:支持动画,但颜色范围有限。
- RAW:未经压缩的原始数据,包含完整的拍摄信息。
(3)元数据(Metadata)
元数据是嵌入在图片文件中的附加信息,常见的元数据格式包括:
- EXIF:存储拍摄信息(如时间、地点、设备参数)。
- IPTC:存储作者、版权等描述性信息。
- XMP:Adobe 开发的扩展元数据格式。
(4)图片的生成和显示
- 生成:相机或手机通过传感器捕捉光线,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,并生成像素数据。
- 显示:显示器通过解析图片文件的像素数据,将其渲染为可见的图像。
图片中为什么会有位置信息?
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中通常配备了 GPS(全球定位系统) 模块。当用户启用相机的“地理位置”功能时,设备会在拍摄照片时自动将 GPS 数据嵌入到图片的元数据中。这些数据通常以 EXIF(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) 格式存储。
EXIF 数据包含的信息:
- 地理位置:经度、纬度、海拔。
- 拍摄时间:日期和时间。
- 设备信息:相机型号、镜头参数、光圈、快门速度等。
- 其他信息:如作者、版权信息等。
亲自实践
我的亲自测试:
我手机上的图片,查看其位置信息:

再看看通过微信将图片发送出去,选”原图”和”非原图”,接收方是否能看到图片的位置信息:

如果我直接将手机用数据线连到电脑,然后将手机上的照片复制到电脑上:

也就是说,通过微信发送图片,即便选择了”原图”,微信也会消掉图片的位置信息,所以通过微信发原图给接收方,是安全的。
另外,往朋友圈中发的图片,微信也会自动消掉位置信息:
